news-banner

2018:全国水泥粉磨站运行现状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01  作者: fun88体育网址

  截至2018年5月底,全国持有生产许可证的水泥粉磨站2317家,比2013年底增加了152家。......

  目前水泥粉磨站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产能占比来看均是水泥企业最大的组成部分。其中数量最多的第三方社会粉磨站面临政策、企业和市场层面的三重严峻的挑战,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作者觉得,对于为数众多的社会粉磨站而言,未来可能出现主动升级转型、合并重组和被迫退出市场三条路,若不想在政策重压和市场之间的竞争之中惨遭淘汰,宜做好前瞻性的布局。

  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逐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加速推进淘汰落后产能,2010-2012年间共淘汰水泥窑产能2.6亿吨,很多机立窑淘汰,但保留了粉磨系统,转成了粉磨站。2012年,粉磨站数量首次超过熟料公司数。2013年底,粉磨站数量达到2165家。截至2018年5月底,全国持有生产许可证的水泥粉磨站2317家,比2013年底仍增加了152家。根据粉磨站的经营模式,笔者将粉磨站分为两类:一是水泥企业(集团)旗下的粉磨站,这类粉磨站是水泥企业的水泥生产链条上的一环,通常由集团企业统一调配;二是没有大规模的公司集团背景、也不具备熟料生产线的第三方社会粉磨站,也是为数最多的一类。根据统计数据,目前粉磨站具有以下特征:

  从数量上来看,粉磨站占了我国全部水泥企业的64%。从产能上来看,粉磨站水泥总产能18.6亿吨,占全国总产能的54%。可以说粉磨站是水泥企业的最大的组成部分。

  粉磨站主要分布于沿海、沿江的城市周边。分地区来看,华东、中南地区占60.5%。山东省的粉磨站数量最多,共279家,占全国总数比例达12.33%;其次河北、江苏和河南也较多,均有150家以上;TOP5省份粉磨站数量合计占40%。最少的是西藏,只有一家;上海粉磨站也较少,共有3家。

  绝大部分的独立粉磨站为民企,占比在85%左右。民营粉磨站总产能14.1亿吨,占全部粉磨站的76%,是粉磨站的最主要的形式。

  从水泥产能来看,年产能在60万吨以下(通常为一台磨机)的小型粉磨站是主流,数量占比约在55%左右,100万吨及以下规模的粉磨站占78%,产能在200万吨以上的粉磨站数量较少,其中大多数是隶属于大型水泥集团旗下的。民营粉磨站平均规模较小,平均在72万吨/个左右,低于中等水准(央企、国企、外资企业平均规模在100万吨/个以上)。

  2017年,熟料产能TOP10企业熟料产能占全国熟料总产量的比重高达56%,但截至目前TOP10的企业拥有的粉磨站数量仅有284家,占比不到13%。尽管水泥行业的集中度在提高,但提高的仅是熟料生产的集中度,粉磨站的集中度却没有跟随,前十大水泥企业的熟料产能占比远高于前十大企业的粉磨站水泥产能占比。

  大部分的粉磨站为社会独立粉磨站,依赖外购熟料来生产经营。

  当前水泥行业面临极大的去产能压力,社会粉磨站首当其冲。根据中国水泥协会发布的《水泥行业去产能行动计划(2018~2020)》,要求关闭水泥粉磨站企业540家, 2018年关闭水泥粉磨站210家,2019年关闭粉磨站150家,2020年关闭粉磨站180家,力争2018年上半年全面停止生产32.5强度等级水泥。各省区按照现有水泥粉磨站公司数淘汰比例25%。2018年5月7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就《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制性国家标准(GB175-2007)第3号修改单(报批稿)公开征求意见,要求取消32.R强度等级复合水泥。由于大量的社会粉磨站以生产32.5水泥为主,该政策的落地对粉磨站的打击力度将会很大,对其成本、技术、营销、管理等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无法适应新环境的粉磨站将被淘汰。

  环保方面的政策也慢慢变得趋向严格:一旦遇到橙色、红色预警天气,粉磨站面临停产限产压力。近日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部署实施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将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方案》,强化督查从2018年6月11日开始,持续到2019年4月28日结束,重点对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汾谓平原11城市,以及长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停产限产对粉磨站的正常持续经营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而未来的环保标准必然将会慢慢的高,例如颗粒物特别排放限值的适合使用的范围,对单独粉磨站电价加价,噪音污染(扰民)、震动扰民等各方面的环保新标准都可能会出台。随着环保监管的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处罚力度也会加强,增加粉磨站的环保成本。

  2、企业层面:原材料供给减少、社会粉磨站市场占有率被蚕食

  随着近两年水泥熟料集中度的提升、错峰生产政策的执行,熟料控销时代悄然来临,例如在长三角市场,海螺与南方水泥联合成立熟料外销平台,增强对区域内的熟料供应的联合合作。一方面熟料企业供给减少,市场上无熟料可供,另一方面大企业之间的默契合作也是粉磨企业的灾难,熟料销量、销售价格、销售对象都受到了限制。去年几家大型水泥企业的熟料外销率均有某些特定的程度的下降,相比前一年合计减少供应熟料的量在千吨以上,对粉磨市场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另外,海螺、中国建材等大企业依然在投产新的粉磨站,包括各地正在进行中的产能置换,都会某些特定的程度增加大企业自身的粉磨能力。水泥产能集中度将继续提升,逐渐蚕食社会粉磨站的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研究院

  自2010年开始至今,全社会固投增速持续放缓,2014年水泥的需求峰值为24.9亿吨。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水泥峰值之后的5~35年间,水泥需求会在某一年出现低谷,仅有峰值的50%。预计到2020年水泥需求有一定的概率会降至19亿吨左右。不仅是社会粉磨站市场占有率将萎缩,整个市场的规模同时也在萎缩,这将进一步压缩社会粉磨站的生存空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研究院

  政策、企业和市场层面的三大挑战当前,社会粉磨站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呢?作者觉得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政策监管压力之下,全面取消32.5水泥要求粉磨站增加水泥中熟料的消耗,环保加重粉磨站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粉磨站若不想在竞争中被淘汰,必须做到:

  一方面提升企业的技术、产品质量、生产的基本工艺等,力求在环保、能耗等方面达标。另一方面加强原材料管理能力,可通过粉磨站之间的协同合作,推动区域严禁新增粉磨站项目,联合从熟料企业采购熟料,提高议价能力。

  由政府、协会主导和行业自律下的合并重组也是未来一个大方向。今年5月24日徐州市政府发布的《徐州市水泥行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方案》,其中提出要求在2018年9月底前完成铜山区的14家企业整合为2家大型粉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贾汪区26家企业整合为2家大型粉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有条件的粉磨站不妨寻求被熟料企业收购的机会。

  若上述路径均行不通的,必然有一部分粉磨站被迫退出市场:

  (1)全国来看,熟料集中度高、产能利用率高的地区的粉磨站生存压力凸显,南方地区粉磨站的压力远高于北方地区;

  (2)违法违规、不符合地方产业政策标准的粉磨站,国家发改委下发的《产业体系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明确,60万吨/年以下水泥粉磨站为限制类,小规模的粉磨站生存压力高于较大的粉磨站;

  (3)没有竞争力的粉磨站(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抬升、没有稳定熟料来源)。

  以上个人自己的观点仅供参考,也希望借此抛砖引玉,引发业内人士针对这一个话题的讨论,贡献出更多建设性的意见。